当前位置:首页>>读书

溪流潺潺,文井深深——袁鹰(1)

【发布时间】:2006-07-03

  去八宝山向文井同志遗体告别那天,我本来想好一副挽联,打算在礼堂外请人写了挂上,到那里一看,已经悬挂了好多副,都是文情并茂的,尤其是屠岸同志写的三副,完全能代表我们许多人的心情,加以一时又找不到人写,这副挽联就带了回来,其实只有两句:
    溪流潺潺润新圃
    文井深深育后人
  这两句简单浅显的话里,寄托了我对这位前辈的崇敬和景仰。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我还是个中学生,从沦于日寇铁蹄下的杭州避难到上海“孤岛”,有机会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其中就有散文集《山寺暮》,从此记住严文井的名字。但是直到十几年后的五十年代前期,才有机会结识这位文坛前辈。那时,他刚从中央宣传部机关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我也从上海调来北京。作为《人民日报》一名文艺编辑,又作为一个学习儿童文学写作的业余作者,参加儿童文学组的一些会议,工作地点也在北京东城区,与作协相距不远,所以常到东总布胡同22号去,同作协党组负责人同时又是儿童文学组负责人的严文井同志就渐渐熟识了。
  现在我依然亲切有味地回忆五十年前那一段美好的时光:一束束温馨的阳光透过大玻璃窗,淡淡地投入有点古色古香的作协会议室,十一二位与会者环坐在一圈沙发上,娓娓交谈。冰心同志住在西郊民族学院,每次都从西直门换两次公交车准时赶到;张天翼同志虽然住在22号后院小楼上,却常常因健康欠佳早退;儿童文学组活动大都由严文井和金近两位主持。我们几个后辈在他们面前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如坐春风。我记忆中,讨论儿童文学本身倒不多,好几次是谈儿童读物的创作和出版中的种种问题。共青团中央少年部负责同志应邀来介绍他们在北京和上海调查儿童读物贫乏和混乱的情况,急切地呼吁作协能关注儿童读物不能满足小读者要求的状况。冰心、天翼、文井等老作家都极为关心这个有关下一代成长的重大问题。文井同志还为作协主持起草一份决定,要求每一位会员作家必须为少年儿童写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并且在报纸上正式宣布。有一次他针对许多作家对儿童文学不重视的状况,神色严肃地说:“这不是小儿科,是关系民族前途的大事!”此言一出,会议室里有两三分钟的沉默,大家都在品味这句话的重量。
  文井同志是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延安的时候就开始创作童话。他后来回忆当时的思想:“我们相信未来的孩子们肯定要比我们童年、少年时代幸福;我们现在的斗争和工作正是为着未来的孩子们,并为此感到自豪。”他用童话的形式记下他的幻想和爱憎,写下最早的《南南和胡子伯伯》。他的童话作品,有精巧的构思和深睿的寓意,题目也都不一般:从1949年写的《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1951年发表《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到1954年出版的《三只骄傲的小猫》、1957年的《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1959年出版的《小溪流的歌》等等,一下子就把小读者吸引,有滋有味地跟着作者的笔走到作品人物身边,同他们一起感受喜怒哀乐,辩请美丑是非,也学会思考如何做人,如何认识世界,走向未来。如同作家自己说的:“相信将来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什么都可以变,什么都要变,许多想也想不到的奇异事情将要发生。”正因为如此,他的童话寓言就有了长久的生命力,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小溪流潺潺地流淌,清澈见底,一路轻轻地歌唱着,迎着和煦的春风,浇灌着、滋润着一片又一片新的苗圃,点点滴滴渗入泥土,孕育着新的生命。“巨大的海洋唱着小小的溪流的歌:‘永远不休息,永远不休息!’小溪流的歌就是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小溪流的歌》)